「真格基金 × Stripe」出海被投交流会回顾:出海企业如何跨越支付挑战?|Z Events
2025.06.28

Z Events 是真格的活动栏目。


6 月 17 日,真格基金联合 Stripe 在深圳举办了出海被投晚餐交流会,邀请了 Stripe 亚太 CRO Paul 分享经验,探讨中企出海过程中的挑战和策略。19 位出海领域被投高管参与互动,围绕投资趋势、跨文化运营及支付技术解决方案展开讨论。真格基金投资总监秦天一、人力资源总监赵淼也参与了本次分享。


我们整理出了本次活动中嘉宾的部分精彩发言以及现场观众的问答内容,虽不足以展现一整晚热烈探讨的全貌,但希望可以带给大家一些启发,也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交流。



10 年出海,6 场风波



分享人:秦天一,真格基金投资总监


最近大家都很关注中美关税的话题,也有很多人在讨论长期来看出海还能不能继续做下去。我的回答是「Yes, absolutely yes. 」


回看过去十年,中国企业的出海一共经历了六场很大的波折。第一次是在 2016-2017 年,以工具类和安卓系统补丁(如猎豹等企业)为主,后来因为 Google、Facebook 政策的封杀而迅速衰落。第二次是 Trump 首次上台后关税战、贸易战开始,当时业内许多资深前辈都很不看好出海这个方向。第三次是 covid-19 期间的供应链断裂,但短期冲击后又出现了市场反弹。


第四次是印度政府三天内下架所有中国 APP,那次冲击比现在更猛烈。第五次是亚马逊彻底整治中国卖家,大量出海电商账号被封。第六次则是TikTok 在美国面临强制出售时,周受资国会听证会的关注度堪比梅西世界杯夺冠夜,所有出海从业者都在朋友圈直播这场「受难」直播。


但拉长时间看,出海市场总量曲线整体还是始终向上的。眼前的关税争议等波折,仅仅是长期趋势中的一些短期噪音,最终还是要回到对产品和服务本身竞争力的关注上。



「过度假设」是出海的大忌



分享人:Paul Harapin,Stripe 亚太 CRO


产品可以全球化,但支付具有本地化特征。在出海的过程中,我认为人们常犯的最大错误是过度假设。


举个例子,有的企业可能会认为「我在中国很成功,去日本也会一样。」但中日市场差异极大,从商业习惯到行事节奏都截然不同。中国市场节奏极快,而日本则更谨慎,他们不愿犯错,决策周期长。如果进入日本市场,必须有耐心并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若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时间储备,过早进入可能适得其反。


此外,日本企业的决策模式也很特殊。以企业软件为例,日本公司很少独立决策,而是依赖合作伙伴生态系统——这些集成商往往隶属于大型集团(如索尼、NTT 都有专属合作公司)。这种合作伙伴关系模式与许多其他国家差异显著,如果简单复制国内的成功经验,很可能在日本碰壁。


以电商平台为例,尽管这些应用的交互充满了「中国特色」(比如让我抓狂却总忍不住参与的抽奖轮盘),但通过深入理解本地消费习惯,依然实现了快速增长。这印证了一个核心原则:出海时必须花时间研究目标市场的需求和采购模式,而这些差异本质上取决于你所销售的产品特性。


总结来说,关键是建立双向认知,永远不要假设。进入新市场时,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经验通用。如果倾听客户、理解需求,就会比主观假设更易成功。


b4977ec5999b3d3018fd431b7739bf5e.jpg